西晋《风土记》中记载:
“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,
俗重此日也,
与夏至同。”
古语中,
端,为初。
午,为五。
端午节,
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,
仲夏的第一个午日。
2020年6月25日,端午。
我国的端午,
有着很多的传说。
但其中最广人知的,
莫过于屈原、曹娥、伍子胥。
其实,
早在屈原之前,
古越地就有端午的习俗。
但无论起源如何,
端午都有着纪念的含义。
纪念先祖,
纪念过往,
纪念岁月。
如今的端午节,
挂艾草、佩香囊、系五色线、
饮艾酒、赛龙舟…
传统的民俗并没有消逝在时光的长河中,
反而随着人们的重视益发的鲜活起来。
而与百姓息息相关的,
莫过于端午节的餐桌了。
食不厌精,脍不厌细。
中国人总能在节日里,
做出代表性的食物。
端午节的代表,
莫过于带着清香而来的粽子了。
当超市的粽子开始上架,
街头巷尾也开始了手工粽子叫卖。
不论是南方的咸粽,
还是北方的甜粽,
制作的步骤,
就是那么的一致和统一。
而最爱的,
永远是家里的那只粽子。
“浸”,粽叶、糯米,各自进行不同时长的浸泡。
“泡”,各类配料开始登场,黑米、莲子、白果、花生。。。各类杂粮开始进行浸泡。
“腌”,这是咸粽特有的工序,选用上好五花肉进行调味,开始腌制。
“裹”,当时间适合,把各种馅料裹进粽叶,不论方形、菱形、三角、四角,裹得起来,就是粽子。
“煮”,这是美食形成的最后一道工序,也是最让人期待的时光。
当各种口味的粽子,端上饭桌,剥开粽叶。
粽叶和糯料和清香,裹着馅料的不同滋味,
先是嗅觉的觉醒,再是味蕾的满足。
粘糯的口感,在口中与配料进行完美的融合。
喜甜的,蘸点白糖,淋点蜂蜜。
喜咸的,直接入口就是盛宴。
吃完一个,往往会再来一个。
一顿吃两,才叫幸福。
虽然端午的味道,
已经弥漫在记忆的味蕾里。
但在百姓餐桌日渐丰盛的今天,
更要注重饮食的合理和健康。
《本草纲目》记载:“糯米黏滞难化,小儿、病人最宜忌之。”
1.控制食量
粽子是相当于主食的存在,虽然好吃,但是要做好量的控制。
如果粽子比较小,一顿两个可以,但如果是比拳头还大的粽子,一顿最好不要超过一个哦。
2.控制配菜
在吃粽子的时候,粽子已经是主食了,且往往都有一些配料在里面。
可以在吃粽子的时候,增加蔬菜的摄入。
3.控制食速
每一口的咀嚼最好在15下以上,这不是开玩笑。咀嚼的越彻底,就越可以减轻肠胃对粽子的消化压力,从而缓解因为吃粽子而引发的胃胀、消化不良、便秘等症状。
4.控制饮品
粽子已经属升糖指数较高的主食,此时不宜再随餐饮用含糖量高的饮品,可随餐饮用无糖豆浆、茶、发酵型苹果醋一类的健康饮品,消解油腻,也可以帮助消化。
精选烟台苹果,历经360天陈酿,萃取苹果原醋。
不添加香精、色素、防腐剂、白砂糖。
不用醋精,拒绝勾兑。
在苹果原醋中加入不低于60%苹果汁,果香浓郁。
蜂蜜调配,将甜酸味道进行到底。
富含的维生素C、果胶,解腻助消化。
是您日常饮食、聚餐宴会,首选健康佐餐饮品。
端午,安康
健康,相随
快乐食粽
金果乐相伴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