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
“立冬,十月节。
立字解见前。
冬,终也,
万物收藏也。”
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九个节气,
冬季的第一个节气,
冬天终于登场。
2019年11月8日,
立冬。
立冬时节,地表在半年夏季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能量,一般不会太冷,但气温开始逐渐下降。
立冬不代表是“冬”。我国北方许多地方风干物燥,万物凋零,寒气逼人。但南方地区却秋色盎然,“十月小阳春,无风暖融融”。
天文学上,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。但按照气候学划分,我国要在立冬后20天左右才开始入冬。立冬过后,日照继续缩短。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明显减少,北方即将大地冰封,农林逐渐进入越冬期。
立春、立夏、立秋、立冬,全为“四立”,古时都是非常重要的节日。
汉魏时期,立冬日,皇帝率群臣出郊迎冬,民间则有祭祖、饮宴、卜岁等习俗。人们以时令佳品祭祀祖灵,祈求来年风调雨顺。沿袭到宋朝时期,称之为“拜冬”,人们更换新衣,庆贺往来,堪比春节。
中国人认为冬天是进补的好时节,亦称“补冬”。冬天的时候,人们食欲大增,脾胃运化快速,利于吸收滋补的食物。
闽南地区的人们会在入冬后,杀鸡宰鸭,加入中药合炖,以适应气候季节性的变化,调节身体素质,增强体质,抵御寒冷。
北方的人们,在立冬的时候吃饺子,来庆祝秋冬的季节交替,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。因北方寒冷,传说冬天耳朵露在外面容易冻伤,在立冬之日,吃了长得像耳朵的饺子,就不怕冬天“冻耳朵”了。
中医四时养生的基本原则是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”。进入冬天之后,仍然延续秋季的养阴原则。冬季对应五脏之“肾”, 五脏之阴阳都根于肾,立冬的主题即是“滋阴补肾”。
【 增湿多眠养阳气 】
冬天寒邪最为猖狂,而立冬开始,逐渐进入冬季,在寒冷干燥的环境里,人体会失去新陈代谢的活力,体质变弱,怕冷、懒惰,心情消沉,身体容易出现干燥上火,容易患呼吸系统疾病,故而,立冬后要注意“封藏”,以养阳气,即是“冬藏”。
早晨的时候,勤开窗通风,减少室内细菌滋生,同时要增加室内湿度,保证充足睡眠。
【 早睡晚起常运动 】
立冬时节,受冷空气影响,身体抵抗力明显下降,作息要早睡晚起,尽量保持长一点的睡眠休息时间,睡眠时间在8-9个小时为佳,有利于体力的恢复。
冬季坚持锻炼,不但能使大脑保持兴奋状态,增强中枢神经的体温调节功能,还能提高人的抗寒能力。需要注意的是,运动前一定要做充分的热身运动,运动结束后不要吹冷风,以防受风感冒。
【 多食补冬宜温补 】
冬季天气寒冷,人体甲状腺素、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,会促进体内蛋白质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三大类热源营养素的分解,来增加人体御寒能力,会造成人体热量散失过多。
故而,冬季应适当增加主食和油脂食物的摄入,以保证体内的热量及时供应。牛羊肉、鸡肉、虾、海参等富含蛋白质及脂肪,可以适当补充。同时,多吃富含维生素C、E的水果,可以促进人体新陈代谢、改善皮肤血液循环,增强细胞活力,如猕猴桃、山楂、梨、柑橘类等。还有薯类等纤维食物,促进肠道健康。
【 脚底保暖勤足浴 】
立冬后是适宜足浴的时节。
肾阳不足的人,容易产生手脚冰凉的现象。足底有着很多重要的穴位,勤足浴能刺激这些穴位,起到滋补元气的作用,改善血液循环。
足浴的方法:
1、水温控制在40℃左右,水量以淹没踝关节为宜。
2、每次浸泡20~30分钟,中途添加热水,保持水温。
3、足浴后及时擦干以防受凉,并按摩足趾和脚心2~3分钟。
忌:超长时间足浴,大汗淋漓,长时间低温足浴。
春生夏长 秋收冬藏
四季适宜 健康长伴
金果乐陪您
健脾胃 助消化 解油腻
快乐过猫冬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