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记:
“立冬,
十月节。
立字解见前。
冬,
终也,
万物收藏也。”
蛰虫休眠
万物收藏
冬天的第一个节气,
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九个节气,
2020年11月7日,立冬。
每年公历11月7~8日,斗柄指向西北方位,太阳黄经达225°,此时,秋冬开始交节。
立冬并不代表是“冬”。我国北方已经风干物燥,万物凋零,寒气逼人。但南方地区却秋色盎然,“十月小阳春,无风暖融融”。
天文学上,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。但在气候学上,我国的冬季要在立冬后20天左右才开始。
立冬时节,日照时间持续缩短,正午太阳高度持续降低。地表在半年夏季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能量,所以一般不会太冷,但气温已经开始逐渐下降。
立春、立夏、立秋、立冬,全为“四立”,古时都是非常重要的节日。
【拜冬】
汉魏时期,立冬日,皇帝率群臣出郊迎冬,民间则有祭祖、饮宴、卜岁等习俗。人们以时令佳品祭祀祖灵,祈求来年风调雨顺。沿袭到宋朝时期,称之为“拜冬”,人们更换新衣,庆贺往来,堪比春节。
【补冬】
立冬时节,草木凋零,万物休止,以冬眠的状态,养精蓄锐,为来年春日生机勃发蓄能。
为抵御冬季的严寒,我国民间历来有立冬补冬的习俗。南方人们爱食鸡鸭鱼肉,羊肉炉、麻油鸡、四物鸡都是立冬补冬的佳肴。
【开酿】
立冬开酿是最具传统的酿酒风俗。
从立冬开始到来年立春的这段时间最适合做黄酒,称为‘冬酿’。
冬季水体清冽、气温较低,可抑制杂菌繁育,使发酵顺利进行,使酒在低温的长时间发酵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风味。
冬日虽然气温下降,但人们对于美食的爱好却是不受温度影响。
【冰糖葫芦】
冰糖葫芦是北京的叫法,把山楂裹上糖衣,用小签一穿,走街串巷,一路吆喝,小孩子就被吸引了过去,酸酸甜甜的口感颇受人们喜爱。发展到了今日,已经不仅仅是山楂了,葡萄、草莓、橘瓣等水果均可冰糖。
【饺子】
在北方,立冬吃饺子是家家户户都有的习惯。饺子有“交子之时”之意,立冬吃饺子表示秋冬季节的交替。也有一种说法,认为饺子跟耳朵长得很像,立冬吃饺子,是提醒亲人,冬天天凉,保护耳朵不受凉。而饺子丰富的内馅,也使得饺子成为了今天的全民美食。
【烤番薯】
在冬日的街头,远远的就会闻到烤番薯的香甜,路人双手捧食,既可暖手,又可暖胃。
番薯性平,味甘,健脾益气,益肾强腰,有利于预防动脉硬化、高血压、过度肥胖等。
番薯经储存入冬,淀粉转化为糖,甜度增大,烤食格外美味。
【食蔗】
“立冬食蔗齿不痛”是南方民间的说法,意思是“立冬”时甘蔗已经成熟,吃了不上火,这个时候“食蔗”,既可以保护牙齿,还可以滋补身体。
冬季人体开始进入倦怠期,此时不论是保暖还是运动都要适量,不要过度。
【适当运动,充分热身】
立冬后,气候逐渐寒冷、干燥,人体新陈代谢降低,变得懒惰、怕寒,心情也会日益消沉。此时要注意封藏,养阳气。增加居室中的湿度,经常开窗吸收新鲜空气。适量运动,微微出汗即可,切忌大汗淋漓,阳气散发,容易感染风寒。
冬季运动前要充分热身,因为冬季人体肌肉、肌腱和韧带的弹力和伸展性都会降低,关节活动范围减小,使人感到身体发僵,不易舒展。如果不热身就进行锻炼,可能会造成肌肉拉伤、关节扭伤等运动伤害。
【护足健脚,步行为佳】
冬季健脚即健身。在寒冷的冬季,增添衣物的同时,也要注意下肢和脚的保暖。日常应穿保暖性好的厚袜子,当袜子和鞋垫汗湿后,及时烘干,鞋子内部也要经常烘晒。在日常活动时,多增加一些步行的时间,以达到锻炼双脚的目的。
民间素有“睡前洗脚,赛吃补药”的说法。在临睡前用温水洗脚,增加一个泡脚的时间,温暖双脚的同时,促进脚部血液循环、消除疲劳。
【睡个懒觉,充分休息】
唐代医学家孙思邈说:“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归,冒犯寒威。”
立冬后,在生活起居方面,建议早睡晚起。在太阳出来以后起床,人体阳气迅速上升,血中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含量也逐渐升高,此时起床,头脑更为清醒,更容易开始一天的生活和工作。
【滋阴潜阳,饮食清补】
进入冬季后,人们会多吃热量较高的食物来补充身体能量,此时要增加新鲜蔬果的摄入,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。多吃蛋白质、维生素、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。
牛肉、羊肉、乌鸡、豆浆、牛奶、萝卜、青菜、木耳、豆腐、芹菜、白萝卜、土豆、大白菜、菠菜、苹果、桂圆等都是立冬后较适宜的食物。
精选烟台苹果,历经360天陈酿,萃取苹果原醋。
不添加香精、色素、防腐剂、白砂糖。
不用醋精,拒绝勾兑。
在苹果原醋中加入不低于60%苹果汁,果香浓郁。
蜂蜜调配,将甜酸味道进行到底。
富含的维生素C、果胶,解腻助消化。
是您日常饮食、聚餐宴会,首选健康佐餐饮品。
冬已至,风渐凉
温补入冬防热燥
甜酸可口金果乐
随餐一瓶乐呵呵